网站地图  
  www.bjkjy.com  你好,游客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002年科教园法硕资料预测对照

刑法学

[日期:2005-03-10] 来源:科教园法律硕士学校  作者:科教园 [字体: ]

科教园法硕2001年至2006年预测对照WORD下载

 

黑色:试题,红色:提示,蓝色:资料摘录

下文出自2002年刑法串讲班资料9

2002年刑法学试题对照

             『2002年刑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D)。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分析:{X339:2002资料9}三、刑法的时间效力。掌握概念;了解各国刑法的溯及力不同规定和主张△,我国新刑法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有利于保护被告人)。

{X9: 2001资料8} (2)了解各国刑法的溯及力不同规定和主张,我国对此的规定(从旧兼从轻)。

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A)。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犯罪的直接客体

分析:{X341:2002资料9}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掌握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3.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依据是(B)。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同类客体

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直接客体

分析:{X341:2002资料9} 2、把握犯罪客体的种类:△要理解。

4.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D)。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分析:{X353:2002资料9}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主要掌握概念和三个特征。

5.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C)。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行为差误

分析:{X348:2002资料9}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6.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分析:{X347:2002资料9} 三、犯罪故意▲:把握犯罪故意的概念(刑法第14条),直接故意(希望)与间接故意(放任)的比较。

7.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B)。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分析:{X356:2002资料9}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把握标题、基本概念掌握就行。

8.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C)。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想象竞合犯  D.异种数罪

分析:{X358:2002资料9} 二、想象竞合犯:概念、特征▲

9.避险过当的(B)。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分析:{X362:2002资料9}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掌握概念、成立条件、刑事责任▲。

10.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二年期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C)。

A.没有故意犯罪  B.遵守监规  C.有重大立功表现  D.接受劳动改造

分析:{X365:2002资料9}死刑重点把握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重点把握适用对象、执行制度的限制▲):P554。

{X37: 2001资料8} 注意一下几个问题:……死刑缓期执行期满的处理。

11.中国公民特别是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中国公民与境外的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构成(A)。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间谍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分析:{X377:2002资料9}本章主要把握:①背叛国家罪:注意主体、行为(客体)、客体。

{X46:2001资料8}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可不看,武装叛乱、暴乱罪有兴趣适当看一下就行。

12.行为人在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后又具体实施杀人、绑架、爆炸的犯罪行为的,应当(C)。

A.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的犯罪从重处罚  B.择一重罪处断

C.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D.以故意杀人、绑架或爆炸罪从重处罚

分析:{X380:2002资料9}⑤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掌握认定中P616第5自然段最后3行。

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成立犯罪,必须是销售金额达到(A)。

A.5万元以上  B.10万元以上  C.20万元以上  D.50万元以上

分析:{X384:2002资料9}本章主要把握: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1)掌握概念。(2)把握本罪的构成特征。(3)单位犯本罪的处罚。(4)区别本罪(140条)与其它犯罪(141-148条)的划分。质量无问题,仅缺斤短两按诈骗罪行为处理;注意5万元的标准。

14.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款额较大的,构成(B)。

A.偷税罪  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

D.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

分析:{X389:2002资料9} 本章主要把握:……⒃、骗取出口退税罪:客观方面

15.对偷盗婴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行为人(C)。

A.导致婴儿死亡的  B.出于出卖目的

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完成了该行为

分析:{X393:2002资料9} 7、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区别(主要是目的不同);绑架罪适用死刑的情况(致人死亡或杀害被绑架人);既遂的标准。8、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的概念;以出卖为目的;处罚时的八种情况也应注意一下。

16.根据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C)。

A.诈骗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分析:{X396:2002资料9}2、盗窃罪:概念;客观表现(数额较大、多次盗窃、电信)

17.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B)。

A.非法组织卖血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D.医疗事故罪

分析:{X399:2002资料9} 。8、非法组织卖血罪:概念;与强迫他人卖血罪的区别;注意一下《刑法》第333条第2款的规定。

18.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为(C)。

A.一般主体  B.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与人民团体

C.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  D.司法工作人员

分析:{X398:2002资料9}6、据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主体;客观方面的表现。

19.依照刑法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C)。

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

分析:{X386:2002资料9}⑥注:所有行贿罪主观方面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0.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构成(C)。

A.  徇私枉法罪 B.玩忽职守罪 C.枉法裁判罪  D.滥用职权罪

分析:{X403:2002资料9}3、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主体相同;发生领域不同;客观方面表现(“徇私”、“违背事实”);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同时又受贿的择一重罪处罚。

{X71: 2001资料8}4、枉法裁判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有(ACD)。

A.罪行法定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分析:{X336:2002资料9} 第四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要理解透彻。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ABD)。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义上的义务

D.行为上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分析:{X343:2002资料9}二、危害社会的行为▲。把握危害社会的表现形式▲(作为、不作为),哪些不能构成危害形式。

{X14: 2001资料8} 作为、不作为(危害社会的表现形式)的概念要记忆、构成条件要注意,特别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部分。

3.下列行为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ABCD)。

A.对精神病人的暴力侵害的反击  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前防卫

分析:{X360:2002资料9}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把握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掌握不能按正当防卫处理的情况(聚众斗殴、事前防卫、事后防卫、防卫目的不正当、防卫过当)。

{X34: 2001资料8} 1、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的条件看一下书即可;2、注意哪些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假象的防卫、防卫不适时的、防卫挑拨、相互斗殴的、防卫过当)。

4.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CD)。

A.继续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分析:{X358:2002资料9} 把握实质的一罪的含义及其种类▲。一、继续犯:继续犯的概念、特征▲(重点第一个特征)、处断原则(最后一句话)。二、想象竞合犯:概念、特征▲、处断原则。

{X359:2002资料9}二、牵连犯:概念、构成特征、处断原则▲,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

{X379:2002资料9} ③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既构成普通刑事犯罪,又危害了公共安全的,按想象竞合犯处理,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X385:2002资料9} ④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按想象竞合犯处理,按一重罪定罪处罚。

5.强制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ABCD)。

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

分析:{X393:2002资料9} 6、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强奸罪的区分。

6.属于危险犯的犯罪有(AB)。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爆炸罪  C.绑架罪  D.杀人罪

分析:{X380:2002资料9} ②爆炸罪:主体(14岁以上)、主观方面、本罪与其它罪发生竞合的情况如何处理,既遂标准(危险犯)。……4。④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犯罪对象强调“正在使用中的”,既遂认定(危险犯)。

7.以特定目的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犯罪是(ACD)。

A.走私淫秽物品罪  B.传播淫秽物品罪  C.集资诈骗罪  D.侵占罪

分析:{X385:2002资料9}③走私淫秽物品罪:注意概念、特征、认定及处罚。

{X400:2002资料9} 12、传播淫秽物品罪:概念。

{X387:2002资料9} 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共同点(公开地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区别(主观方面是否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

{X396:2002资料9} 5、侵占罪:概念和构成条件(“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8.下列人员中,属于报复陷害犯罪对象的有(ABCD)。

A.举报人  B.控告人  C.申诉人  D.批评人

分析:{X395:2002资料9} 12、报复陷害罪:构成特征(了解)。

9.洗钱罪中的“钱”是指下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ACD)。

A.毒品犯罪  B.贪污犯罪  C.走私犯罪  D.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分析:{X387:2002资料9} ⑾、洗钱罪:注意概念中规定的三类上游犯罪;客观方面(洗钱形式:《刑法》第191条的规定的5种情况);主观方面(事后的“明知”)。

10.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BC)。

A.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造物品罪被判过刑

分析:{X399:2002资料9}10、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构成要件;着重看一下认定和处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项中有一至四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情形中,属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有(ABCD)。

A.犯罪行为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B.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D.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2.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中,属于必要的有(A)。

A.危害行为  B.犯罪的地点  C.犯罪的时间  D.犯罪的方法

分析:{X343:2002资料9} 本节为本章的重点,主要把握犯罪的危害行为。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掌握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与选择要件[见标3]▲。

3.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BC)。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

分析:{X368:2002资料9} 一、累犯▲:……累犯的刑事责任记住一句话必须从重处罚即可。

{X352:2002资料9} 重点掌握胁从犯、教唆犯▲。

4.下列犯罪形态中,属于实质的一罪的有(AB)。

A.继续犯 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分析:{X358:2002资料9} 把握实质的一罪的含义及其种类▲。

5.下列犯罪中,可以依法获得假释的是(AB)。

A.甲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B.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丙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D.丁刑满释放后又犯诈骗,构成累犯,依法被从重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分析:{X372:2002资料9}二、假释的条件:把握不能适用假释情况▲:累犯及P591—段4规定的情况(说明:此处“10年”指一罪被判处10年以上,并罚超过10年并不在此列)。

6.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的是(C)。注:本题答案应为C。

A.非法拘禁罪 B.招摇撞骗罪 C.玩忽职守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分析:{X403:2002资料9}主体只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章主要把握:1、玩忽职守罪:构成特征(重点是主体)。2、故意泄漏国家机密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7.下列犯罪中,以非法占有目的构成要件的是(AB)。

A.合同诈骗罪  B.侵占罪  C.挪用资金罪  D.挪用公款罪

分析:{X389:2002资料9} (21)、合同诈骗罪:构成特征;诈骗行为(《刑法》第224条)

{X396:2002资料9} 5、侵占罪:概念和构成条件(“拒不退还”“拒不交出”)。

{X401:2002资料9} 2、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归个人使用、三种可以构成犯罪的挪用公款行为)

8.下列情形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判刑的有(AB)。

A.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的  B.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C.强奸致人死亡的  D.抢劫致人死亡的

分析:{X394:2002资料9}11、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构成要件(了解);致人伤残死亡的,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X398:2002资料9} 3、聚众斗殴罪:双方都无正当防卫;致人重伤死亡的,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处。

{X393:2002资料9}4、强奸罪:……强奸罪的认定

{X395:2002资料9}本章主要把握:1、抢劫罪:概念;构成特征;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9.对盗窃罪,可以适用死刑的情节有(CD)。

A.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大且情节特别严重的

B.多次盗窃,情节特别严重的

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D.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分析:{X396:2002资料9}2、盗窃罪:概念;客观表现(数额较大、多次盗窃、电信);适用死刑的标准。

{X377:2002资料9} 死刑的适用情节比较特殊的情况下要注意(如盗窃罪有两种情况)。

10.下列犯罪中,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有(AD)。

A.集资诈骗案  B.贷款诈骗案  C.信用卡诈骗案  D.保险诈骗案

分析:{X388:2002资料9} ⑿、贷款诈骗罪: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体(不能是单位);……⒀、信用卡诈骗罪:主观方面、主体与贷款诈骗罪相同;……⒁、保险诈骗罪:主体;客观行为的五种形式;《刑法》第198条第2款规定。

{X387:2002资料9} 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四、法条分析题(10分)

刑法第39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起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分析:{X401:2002资料9}本章主要把握:……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客观表现;认定。

五、案例分析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1、2题每题各10分,3题15分,共35分)

1.甲,男,30岁,1998年4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1999年12月,甲教唆乙(1978年10月)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观看取乐,但其本人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关系。乙回家后,被妻发现异常,随后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就本案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分析:{X393:2002资料9}本章主要把握:……4、强奸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侵害对象只能是妇女(不包括妻子);客观方面必须违背妇女意志(暴力、胁迫、诱骗等P664第2-3段);强奸罪的认定。

{X345:2002资料9}二、刑事责任年龄。掌握刑事责任年龄:14、16、18四个年龄段的划分及规定▲,熟记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承担刑事责任的8种犯罪,其中奸淫幼女的按强奸论处。

{X356:2002资料9} 重点掌握胁从犯、教唆犯▲。

{X371:2002资料9} 五、缓刑。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规定▲;缓刑的法律后果▲※。

2.甲、乙、丙经事先商议,欲前往某办公大楼盗窃29寸彩电一台。商议后某日在该大楼下班后,三人一起前往。盗得彩电后,由甲、乙、丙三人装入纸箱一人一边手抬下楼,丙因空手,便先下楼。丙走至大楼门口,恰逢大楼值班员老丁头从旁边厕所走出准备打扫卫生。见丙形迹可疑,大吃一惊,欲用拖把上前阻挡。丙见状抢过拖把,将丁推倒在地,并用拖把塞住了丁嘴,不让其叫喊,此时,甲、乙抬着彩电从楼上走下,见此状,两人边说“快走、快走”边从丙、丁身旁走过。见甲、乙两人走远,丙扔掉拖把,随后赶上,三人一起逃离现场,事后,此案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三人一并归案。

分析:{X390:2002资料9} 本章主要把握:1、抢劫罪:概念;构成特征;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的界限,重点把握《刑法》第269条关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规定。2、盗窃罪:概念;客观表现(数额较大、多次盗窃、电信);适用死刑的标准。

{X355:2002资料9}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共同犯罪概念、成立条件▲。

3.某甲,26岁,199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1998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0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并对甲进行辱骂。甲恼努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拌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甲见此情景后,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后甲被抓获。

试分析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及其本案的法定量刑情节。

 分析:

{X395:2002资料9} 本章主要把握:……2、盗窃罪:

{X370:2002资料9}四、数罪并罚:罪并罚的原则▲(标题、理解);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掌握3个基本情况▲,把握刑法第69条、第70条、第71条即可,教材内容可以不看)。

{X368:2002资料9} 一、累犯▲:累犯的概念和意义;累犯的种类、一般累犯与特殊累犯构成条件※,累犯的刑事责任记住一句话必须从重处罚即可。

六、论述题(15分)

试根据刑法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即遂的关键区别。

 分析:{X350:2002资料9}-{X355:2002资料9}

第四节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主要掌握概念和三个特征。二、犯罪未遂的分类:√。三、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记住一句话: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节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标准▲:掌握犯罪的概念,既遂的标准(标—2第一句)。

……

第三节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把握:哪些是预备行为▲,把握犯罪预备的概念。

……

第五节 犯罪的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种类▲。

二、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行为的定性:记住结论即可。

……

本章重点: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处罚原则,哪些是预备行为;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处罚原则;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种类、处罚原则、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比较。

【内容导航】
第1页:刑法学 第2页:民法学
第3页:综合课 第4页:附:《2002年法硕串讲班补充资料》(1)
第5页:附:《2002年法硕串讲班补充资料》(2) 第6页:附:《2002年法硕串讲班补充资料》(3)
第7页:附:最后一份民法试卷押中30多分近似原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2020考研咨询

咨询电话

010-8233-0118

官方微信
×

尊敬的访客:

您好!本网站已停止维护,欢迎您点击前往科教园法硕新官网:www.bjkjy.com,了解最新院校信息和课程产品,欢迎您对科教园法硕的关注与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特此通知!

科教园
2019年12月01日

网站停维通知